纪念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文章 >> 详细内容
把人民的钱用在人民的事业上
发布时间:2013/11/4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60周年庆 浏览:448次

——献给所庆60周年

 

孙家林

 

我们很高兴的迎来了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成立六十周年。在文革前进所的同志在土壤所工作了一生,还有不少的同志和土壤所同龄,甚至还有少数老先生工作年限比土壤所年龄还大。因此老同志对土壤所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对土壤所的经历是清清楚楚,沥沥在目,回忆往事是思续万千。再看今朝,土壤所突飞猛进,事业辉煌,内心也感到无比欣慰。不少老同志觉得能有幸参加60周年所庆也是终生难忘的一件大事。

我是文革前就在我所党政后勤等部门工作的,所以对我所行政后勤方面相对比较了解。我所成立于1953年,1962年中科院的北京土壤调查队并入南京土壤所。当时在职人数达500多人,学科齐全,当时院拨科研事业费全年只有百万元左右。科研和办公用房只有飞机楼(现在的综合楼)和工厂楼(现惠联楼原址),还有零星的小平房,温室也只有一层,办公桌椅均为50年代购买,都很陈旧了。科研人员好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还有不少人办公桌摆在化验室,甚至少数年轻人还没有办公桌椅,长年在野外工作,而所里主要领导例如党委书记、副书记两人甚至三人一间办公室,行政部门的处室也都是一处一间,处长和成员在一起办公。当时办公室没有沙发,也没有电风扇,大家也感到很好,工作很方便。

当时我所在江宁的东山有一个80多亩的试验农场,工人很少,去那里工作的科研人员自带被褥,并和工人一同劳动,也没有分文补贴。

所内工作区的环境卫生,包括大楼、走道、厕所卫生,均由各楼人员自行打扫,而所党委书记沈现伦、杨萍等长年带头打扫卫生,没有安排一个临时工。

所领导作风非常清廉,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对全所人员尤其对机关工作人员更加严格,要求大家勤奋工作,节俭持家,以身作则,就连一个信封、一张公文纸、一支铅笔也不能私用,真是公私分明。

文革前后,国家每年下拨事业经费只有100万元左右,对于一个500多人的大所,一年开支下来,每年都还有所结余,按规定都全部交给国库。当时对经费管理和使用非常严格,也很透明。当时提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例如在市内乘车5分、1角钱的公共汽车票,要注明从某站到某站,经领导审核批准后,财会人员才予核准报销。

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科研条件很差,但我所广大科研人员不畏艰难,长期工作在艰苦的第一线。在野外蹲点,往往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干就是大半年,那时的出差、蹲点,补助很低,生活极为艰苦,但他们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由于科研人员认真、勤奋工作,多年来取得大量的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获得国家、科学院和地方的好评。

战斗在我所行政和后勤第一线的广大工人、干部也是埋头苦干、认真工作,不断为科研第一线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工作。当时所里经费很少,广大干部亲自参加劳动。例如1976年我所在建1819幢职工宿舍时,上面给的经费很少,我们每天组织行政干部到基建工地参加劳动,两幢楼的砖头、石灰、木料、水泥和钢材全部都是自己干的,一份钱补助也没有。还有我们锅炉房每年80吨煤碳,都是行政人员轮流卸车,所党委主要领导也都亲自参加。又如,我所工作区、生活区的化粪池有50多处,为了节省经费,不找外面人来疏通,只有自己组织干部疏通,后勤科的主要领导经常穿起工作服,亲自疏通化粪池,有时春节期间也遇到此事,往往是粪水搞得一身,但他们不但不叫苦,相反感到很光荣、很坦然。这些事例真是举不胜举。

许多老同志都说,我们拿人民的钱,应该为人民好好工作,只有把人民的钱,用在人民的事业上,才能对得起党、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