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文章 >> 详细内容
抚今追昔
发布时间:2013/11/4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60周年庆 浏览:434次

抚今追昔

 

王昌昆

 

六十载栉风沐雨,六十年春华秋实。2013年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60周岁的生日。对一个人而言,六十年就是一辈子,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而对于一个研究所,六十年是一个相对短暂的过程,成立、发展、壮大、辉煌。土壤所的六十年,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回忆、珍惜的东西,更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更好地前行。

今年是土壤所建所60周年。而从她的前身——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1930)算起,已经经历了83年的风风雨雨。1930年,当时政府决定成立土壤研究室,以便有计划地开展全国土壤调查,而这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土壤科学的发端。在这期间,最主要的工作是土壤调查制图,全室研究人员主要围绕这一核心开展相应的研究,这为后来土壤研究所多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土壤研究所在1953年应运而生。新成立的土壤所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进行了室、组的划分,各室、组依据国家需要以及所的方向、目标,制定了相应的研究领域和主攻目标,形成了多学科分工和优势互补的格局,至此,土壤所步入了多学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1953~1965年间,土壤所完成了《中国土壤图》、《华北平原土壤》、《水稻丰产的土壤环境》、《中国土壤发生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等著作,以及一大批学术论文。1966~1976的十年浩劫期间,土壤所的科研工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当时的环境下,全所科研人员本着对事业的责任感,奋发拼搏、努力工作,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将来的土壤所发展保留了火种

1978年,科学的春天到来,土壤所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土壤所获得了新生。在1978~2000年间,土壤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由土壤所主编的《中国土壤》是土壤工作者数十年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一部关于中国土壤的巨著。同时,土壤所在国际上也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在水稻土、红壤研究方面,在表面化学、微量元素、植物营养以及低产田土壤改良利用等方面,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局面,全体土壤所人团结一致、奋发有为,继续进行着土壤科学的研究。2001年土壤所成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研究所,标志着在新世纪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2001~2012年间,土壤所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土壤科学的研究也迈入了新的篇章。

60年华诞既是土壤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继往开来、开拓奋进的新起点。60年来,土壤所一直肩负着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和引领了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如今在新的起点,土壤所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再铸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