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文章 >> 详细内容
促进学术交流 服务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13/11/5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60周年庆 浏览:865次

——所庆60周年中心工作回顾

期刊出版与文献情报中心

 

期刊出版与文献情报中心是从事土壤科学类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及为我所各类人员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单元。该中心的前身是由编译室和图书情报室于1995年合并而成。目前该中心包括《PEDOSPHERE》、《土壤学报》、《土壤》三个期刊编辑部和图书馆。

《土壤学报》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其前身是《中国土壤学会会志》,于194812月创刊,1952年更名为现名。1955―1956年开始定期出版,当时为半年刊,科学出版社出版。1957年起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全国各地邮局发行。1966年下半年科研工作停顿该刊停刊。19788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复刊。2002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创刊以来,该刊历任主编为宋达泉、马溶之、熊毅、鲁如坤、季国亮、蔡祖聪;2012年起由史学正任主编。

《土壤》创刊于195810月,当时为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土壤队主办。19602月中国科学院土壤队改建为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随之改由该所主办,并于次年8月改为双月刊。196111月,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并,《土壤》归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19628月《土壤》又与中国土壤学会主办的《土壤通报》合并而停刊。19742月《土壤》复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熊毅任主编,并建立了编辑部。1985年起由赵其国任主编。2013年起科学出版社出版。

PEDOSPHERE》(土壤圈)系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912月正式创刊。2004年扩版,200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6年改为Elsevier和科学出版社共同出版,全文网络版国际上授权ElsevierScienceDirect发布,国内在清华知网发布。2011年改为大16开、双栏出版。该刊现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共同主办,4所相关著名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协办。创刊以来,该刊历任主编为文启孝、赵其国、曹志洪、周健民;现任主编为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名誉主编赵其国、朱兆良和山仑院士,《PEDOSPHERE》专职常务副主编一直由杜荣民担任。

我所三个期刊是我国土壤学科高水平的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贯彻正确的办刊宗旨和目标定位,在推动科研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刊物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形成了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期刊品牌。《土壤学报》系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 权威期刊,连续11年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入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据《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度该刊综合评价总分为93.2,在1994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1位。《土壤》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 权威期刊;2012获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PEDOSPHERE》是我国出版的土壤学科唯一外文版国际性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土壤学领域唯一的SCI源刊(2003年被美国ISI收录)、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期刊;2012年入选“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全国排名第34位,名列农业学科第一和江苏省第一;2013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百强科技期刊;据最新SCI 期刊引证报告, 2012年度该刊的SCI影响因子上升到1.232,在全球土壤学科34SCI期刊中排名第20位,在亚洲土壤学科、我国农业学科和江苏省SCI期刊中均仍然位列第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图书馆成立于1953年,目前是我国最大的土壤学专业图书馆,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特约藏书馆。馆藏外文期刊400余种,中文期刊600种,从20世纪初到今天的土壤学专业中外文过刊27500余册,中文图书23900余册,外文图书33800余册,内部资料40000余册,电子文献库8个。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注重经典文献、系列丛书、专业期刊和内部资料的收藏,如《Soil Conditions and Plant Growth》、《Advances in Soil Science》、《Developments in Soil Science》、《Soil Bulletin》以及欧美主要国家的土壤学期刊,均从首卷起收藏;内部资料如历次土壤普查资料,包括全国县以上土壤志等。该馆现已基本形成以土壤学科文献为核心,以土壤、资源、生态、环境、生物研究为重点的藏书体系。

抚今忆昔,中心工作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与一代代期刊和图书情报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建所60周年之际,谨向为中心工作作出贡献的各位前辈和同仁表示敬意和感谢!我们必将以现在为起点,齐心协力,创新发展,加强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与交流,强化文献信息和知识服务,促进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不断开创中心工作的新局面。

(陈德明整理)